据中国造纸学会统计资料,2004年~2007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年均4950万吨左右,消费量年均5439万吨左右,人均年消费量为42公斤左右。与纸及纸板消费增长同步,造纸原料的纸浆消费总量也快速攀升。由于供需缺口,2008年我国进口的纤维原料量已占总消耗量的38%左右。其中,因产业结构升级而拉动的木浆进口量更以年均22%以上的幅度递增,木浆的进口量已跃居世界第一。各种数据表明,发展木浆造纸是中国纸业实现复兴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然而,中国自然森林资源严重匮乏,惟规模种植人工林才可以满足中国造纸对木浆的需求。所以,营造浆纸林是林浆纸一体化的龙头,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链环。APP(中国)创业伊始就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积极探索人工浆纸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将植树造林作为制浆造纸第一车间,在树种产区区划及树种生产潜力预测的基础上,根据造纸企业的发展规划及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浆纸林基地规划。在地域选择上,以自然条件优越、宜林地比较集中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为主。在树种选择上,以发展能够在短期内提供纸浆材的速生树种为主。在经营思想上,以定向集约及林纸一体化的基地培育为主要方向,同时,强调建立在优势互补基础上的双向或多向合作。
在集约栽培人工浆纸林方面,APP(中国)广泛开展造林树种资源选择及树木遗传品质改良:通过开展乡土树种资源调查及优良浆纸树种引种工作,选择适于培育纸浆材的树种;通过开展浆纸林良种选育工作,选育出大批生长快、材性优、抗逆强的浆纸林新品种,以提高造林良种化水平。随着林木改良的进展和一些树种无性繁殖技术的突破,对培育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适地、适种源、适品系已成为发展趋势。通过立地控制,以APP(中国)等林浆纸一体化企业已普遍做到适地适树。此外,根据不同造林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规律,通过合理整地、施肥、抚育、间伐等营林措施,不断提高林分产量;通过密度控制,确定最适经营密度和最佳轮伐期;通过经济效益控制,能够保证林分经济效益达到最高。 无性系林业在APP(中国)得到高度重视和推广。APP(中国)林务总部黄文丁博士指出,发展无性系林业,不但可以缩短育种及培育周期,同时由于同一无性系各分株的遗传组成相同,林相整齐,木材材性一致,便于集约经营。随着树种无性繁殖技术及无性系育林体系的完善,无性系经营已成为浆纸林培育的重要方式,并在中国取得显著成效,为规模化发展无性系浆纸林奠定了基础。
在人工浆纸林可持续发展方面,APP(中国)注重林地长期生产力的保持和维护,通过采取合理生产措施,不断满足当地生态平衡的要求。众所周知,随着人工林面积的扩大及轮伐期的逐渐缩短,以及不合理整地等生产措施的影响,病虫害和人工林地力衰退等问题将日益突出,并发展成为制约工业用材林发展的关键因子之一。为此,APP(中国)等林浆纸一体化企业通过实施整地、抚育间伐、轮伐期控制、施肥及轮作等人工林生态系统管理技术提高林地生产力;通过采取多树种或多系混交造林,以提高人工林的生态稳定性,防止大面积单一树种、无性系造林可能带来的潜在的病虫害危险。 随着现代生物科学、现代数学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APP(中国)在浆纸林培育方面,已开始走向模式化和系统化。他们利用先进的决策方法及辅助工具建立生长模拟及经营模型系统,通过优化栽培模式的选择,减少栽培过程中出现的不必要损失,以达到系统最优、产量最高、效益最佳。另外,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APP(中国)等林浆纸一体化企业积极建设浆纸林基地资源管理系统,为基地规划和经营决策等提供理论依据,在提高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同时,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截至2008年年底,APP(中国)先后在中国南方省区完成造林面积500余万亩,特别是在荒山荒地进行科学、生态营林,有效预防了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真正做到了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双赢。